在参加高考之前,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要先进行会考。会考一般是在高二开始进行,如果考生存在不合格科目的话,是拥有补考机会的,可以在高三再次进行考试。那么会考的举行有什么意义呢?一般会考什么科目?它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有影响吗?小编已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会考是什么意思?
其实现在大家眼中的高中会考已经是较久之前的说法了,随着一些省份相继开始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省陆续已实施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而这个考试制度正是替代了以前的高中会考。全国各地的会考都将逐步被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代。
在高中阶段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就是检查评价各所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高中毕业所要求的学习水平。这项考试是所有的高中在校学生都要参加的,当然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大家也不要小瞧了这项考试的重要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核多门科目,大家要尽量保证所有的科目成绩都能合格。虽然它的结果不影响大家参加高考,但是只有全部科目都通过,才能够拿到高中毕业证,只要有任意一门不及格,考生都是得不到高中毕业证的。
高中会考考哪几科?是考不选的三科吗?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会考)不仅仅是考不选的三科,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查学生在高中期间学习的所有科目,科目范围一般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等,当然也不是各省学生都要将这些所有科目都进行考试,具体的考试科目需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制定。
考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考试成绩最终会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一般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则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其中对等级的划分也是有规则的: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会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但各省的高考制度、模式会有所差别,具体的比例还是会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以上这种等级划分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考生要以所在省份官方发布的相关文件为准。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