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档是高考录取中的一环,而院校调档的所有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就是高校当年的调档线。调档是在投档流程结束之后才进行的,只有考生投档之后,高校才能从所有投档考生中调取制定好的档案数量。那么高校的调档比例是高一点好还是低好?一般会将调档比例指定为多少?小编马上将为大家解答,快来了解一下吧!
调档比例是什么意思?
高考中的调档指的是高校在招生时将考分达到一定标准的考生档案调出来,以备查阅。而调档比例也就是高校的调档数与计划招生数的比例,调档比例一般由高校自己确定。
一般来说,调档的数量都会略高于或等于高校的招生计划数,多调取一些考生档案也是给予高校择优录取的空间,高校调档后如果有考生不符合填报的所有专业录取条件(如身体条件或单科成绩不满足条件等),这部分考生是会被退档的。当然,如果高校在某批次的招生计划在录取结束后还是没招满,一般省教育考试院是会组织进行征集志愿再次招生的。
高校调档比例高好还是低好?一般是多少?
高校的调档比例不论是高还是低,都是有利有弊的。
高校调档比例偏高的话,对于校方来说有了更多选择考生的余地,这样能适当提升高校的生源质量,尤其是一些有特殊条件的招生专业,调档数量多一些说不定就能筛选录取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生。
但对于学生来说,则意味着录取时会面临更大的退档风险。举例说明:如某高校预计招生1000人,调档数量为1150人,那么投档该高校的考生,则至少会有150人被退档,因为高校最多只会招满1000人。因此录取之前调档人数越多,最后被这所高校退档的考生就会越多。而一旦考生被退档了,就不能再被该批次内的其他学校调档录取了。
而高校调档比例设置得较低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录取的几率就会更大。因为高校筛选考生的余地不多,不会轻易将考生退档,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学生的利益。当然对于高校来说就产生了限制,较低的调档比例可能无法保证足够的申请人供学校选择,部分专业可能会招不满学生,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一般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中,高校调档比例不超过105%,也就是在100%-105%之间;实行顺序志愿的批次调档比例则一般不超过120%,也就是100%-120%。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