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一直是基础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其对基础教育的统领作用至关重要。那么对学生核心素养是如何界定的?核心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有什么内容?快来了解一下吧!
学生核心素养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以下为具体内涵: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拓展资料:对核心素养的思考
(1)注重核心素养研究的“本土化”
各国(或组织)研究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本土“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各有其现实需求和价值取向。我国学者对核心素养的“本土化”研究,尤其是对“双基”、“三维目标”等与核心素养关系的解读,以及核心素养与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解读等,都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
(2)关注“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中国学生”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讨论的过程,就是共同寻找“理想的中国教育”的过程。讨论的依据,则是我国教育方针、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3)以核心素养统领学校实践
在学校层面,要切实使核心素养“落地”的问题,就要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系统思考学校工作,并做出变革,本文将重点讨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问题。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