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八极拳的实战精要讲解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八极拳的实战精要讲解八极拳的实战精要讲解
《八极拳谱》中曰:“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即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八面者,八方也。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
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不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也就是说,人体周身内外是一个完整之体,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
八极拳强调的是练形必练意,练意也要练形,做到形意合一,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动静结合的训练,随时都有应对敌人的意图。
拳谚云:“搏击需放胆,狠毒战上风。”如一只温顺的犀牛虽然强壮,当遇到狮子攻击时,它只能避开或退让。犀牛的这种行为助长了狮子的凶残气焰。这就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大敌当前,任凭你体魄强健,力量强大,技术高超,倘若没有胆气,没有制敌的方向和目标,势必手足无措.在生死相搏的刹那问失去制敌的先机。
故而,八极拳在倍炼中强调练形必练意的目的是使制敌的心态得到超前的训练。应敌时自然而然具备极高的警觉性,极其敏锐的反应.极其威猛强悍的气势,极其灵活巧妙的招术变化,极其迅猛快捷的步伐,方能做到先机制胜。
外具八形,是八极先贤们察天地之气候,仿万物之灵动,逐渐总结的奇能绝技。龙能开能稳,能大能小,大能翻搅海.吐雾喷云;小能隐无踪迹。虎有捕食凶残之威猛;熊有沉稳之能,蹲靠之力;猴有三躲六闪之能;燕有穿帘敛翼之巧技;犬有疾巧伏身之灵动;鹰有视物胜于人类百倍之锐目和力透筋骨之利爪;钨有突冲善撞之高超技能。
八极拳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把前人的经验和技能基础加强,从而强化了击打效果,从而对武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新内容,创造了内外兼备,形意同练。
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的八极拳体系。强调指出.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能抵抗疾病和防身的。没有强健的体魄.再好的技术手段也难发挥.只能被敌人所制。所以强调强健体魄为修炼的第一要义。
劲发八面,一偏一隅的重要基础是下盘稳固,气贯丹田是稳固下盘之要旨。下盘若不稳固,则步伐虚浮,上重下轻,势必偏重,一动则跃,进击与防守时发招无力、无准,给敌人可乘之机。拳谱中说:“上盘发力必由下盘及中盘发出,如树之根、干与叶也。”
自古以来,生死相搏的妙法是“快”。拳谱中曰:“进击捷如风,迟速分胜败。”应敌时,双方技术、力量旗鼓相当,就看谁的步法快捷灵活。拳谚云:“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意思是说,任何一种拳法,无论多么桔妙,都是靠灵活快捷的步法来完成的。
练武的人常说:“手如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其实这种说法有误,应是“全凭步打人”。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精妙的拳术,要在搏击实战中充分发挥,依靠的是快捷灵活的步法。这就是前辈们常说的“七分步法,三分手法”,“徒弟练十年,不如师父一步点”的道理之所在。
从力学方面讲,最大的力量和劲道来自最快的速度。然而,应敌时,高手相搏,拳脚起动,速度之快,力道之迅猛,都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稳如泰山般的下盘来支撑,以保证发出强大冲击力时的身体平衡。否则,在搏斗中失去平衡,将被敌方借机而制。
拳诺中曰:“身躯中正,不倚不偏,下盘稳实,劲发八面。步如龙行,出手如风驰电掣,耳不及掩,目不及瞬,瞬息万变.并无手迹可寻。前后左右,前进后退.运用自如,方能有横力、直力,不致出一面劲,方可变转灵活,气力合一.顺达四肢,发向八面。
历代先贤们在实战中逐步认识到,人体的四肢八节都是制敌的手段,这就形成了“练拳必练功,练功必练拳,以功养拳的科学训练法,以便提高四胁l节协调一致的打击威力和出击劲道。”从威力方面讲.指不如拳,拳不如掌。从力道方面讲,掌不如拳,拳不如指。所以,八极拳在攻防意识和技击手段上有其独特的风格。
在精神气质上,强调要具备虎之威猛,奋而如虎.搏狮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熊之沉稳,稳重踏实屹立如山。即应敌时.以镇静胆壮、技术精熟为主.逢机而人,遇隙即钻,不招不架,出入自然。镇定方能看出可乘之机、可攻之隙。搏击时讲究一胆、二力、三艺。在攻防意识上,要求手、眼、身、法、步随意一体。
意在出手四面八方,讲究准确性、反应性。强调眼要贼,步要随,心要稳,手要准,打上要狠。即意动功发.拳脚发动随意所向,力求以神显威意,以威意而发功.以纯功而催力;发时迅猛,收时快捷;顺势灵变,虚实并用.刚柔相济。即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劲要极。变式如闪电,指如锥.掌如斧,拳如锤,肘似牛角。
远用时,手失变为肘,发招似鹑突,定式如泰山,劲似箭离弦。动作要外具八形,内存八意。切记应敌时,无应敌之意是先机制胜的障碍。
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