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公办专科学校有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威职业学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共计25所。
一、甘肃省公办大专学校有哪些
序号 | 学校名称 | 省份 | 城市 | 层次 | 备注 |
1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甘肃 | 陇南 | 专科 | 公办 |
2 |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甘肃 | 定西 | 专科 | 公办 |
3 |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4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酒泉 | 专科 | 公办 |
5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6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7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天水 | 专科 | 公办 |
8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天水 | 专科 | 公办 |
9 | 武威职业学院 | 甘肃 | 武威 | 专科 | 公办 |
10 |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11 |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12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武威 | 专科 | 公办 |
13 |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嘉峪关 | 专科 | 公办 |
14 |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天水 | 专科 | 公办 |
15 |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金昌 | 专科 | 公办 |
16 |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白银 | 专科 | 公办 |
17 |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18 |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庆阳 | 专科 | 公办 |
19 |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 甘肃 | 临夏 | 专科 | 公办 |
20 |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21 |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平凉 | 专科 | 公办 |
22 | 培黎职业学院 | 甘肃 | 张掖 | 专科 | 公办 |
23 | 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24 |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 甘肃 | 兰州 | 专科 | 公办 |
25 | 定西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定西 | 专科 | 公办 |
二、甘肃省排名前十的公办专科学校
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3、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4、武威职业学院
5、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6、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8、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9、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10、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三、部分甘肃公办大专简介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简介: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隶属于兰州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2000年,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在57年的办学历程中,历经了“创建国重”、“规模扩大”、“品牌扩张”三个关键时期,实现了从省重、国重、国家中职示范校三级跨越,形成了“四期教育”德育工作模式“三延伸两融合”教学模式和“三全育人”大格局,有效开展“六位一体”学生多元评价,开展以“一舞三鼓”为代表的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活动。
学校连续20次荣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先后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职教先进集体、省产教融合先进集体、省市优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先进基层党组织,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园林化标兵单位,以及省、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学校、“五四”红旗困委、共青团创新工作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甘肃省交通学校,迄今已有66年办学历史,是甘肃省唯一一所交通类普通高职院校。目前在校生10000余人,2022年入驻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千亩校园。
开设37个专业;有省部级骨干(特色)专业13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5个、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部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技术标兵10人。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拓就业渠道、积极建立就业保障体系。目前,已建立了西北、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华北等地区的就业群,与全国120余家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学生就业和实习合作关系。
学院与上汽大众、苏交科、甘肃公交建、华为、中兴、奇瑞汽车、顺丰物流等众多知名企业深度融合,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探索“混编师资、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