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坐落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避暑圣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秦皇岛是河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位于华北地区、冀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葫芦岛、西接唐山、北接承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拥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秦皇岛曾获中国最美海滨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北方最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具爱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秦皇岛曾协办北京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唯一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地级市。2017年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8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发展历程: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被社会誉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环保人才的“绿色摇篮”。学校是1981年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2016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院校,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以生态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共建高校,是河北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是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第三批建设高校。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教授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先生曾先后兼任院长。建校40年来,学校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办学历史见证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学校现状: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0325人。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生态学系、环境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社科系、体育系、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基础部、继续教育部等11个教学单位;设有环境教育研究所、环境监察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循环经济研究所、生态保护研究所、环境法咨询与服务中心等11个研究所。学校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保护支撑类”“环境人文艺术教育类”三大专业群,形成了“环境类专业齐全强势、非环境类专业特色优势”的专业建设格局。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专科专业38个,其中环境类本专科专业近20个,涵盖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监察专业”“生态保护专业”是学校的首创专业,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先后建成了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559人,其中:专任教师47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教师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3名,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12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40多名,秦皇岛市首批市管优秀专家2名,秦皇岛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名,11名专家、教授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知名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校总占地713亩,总规划校舍建筑面积21.5万m?,已建成投入使用15.6万m?。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全校印本图书84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有使用版权的数据库资源26个。拥有数量充足、设备完善、环境仿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基地),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基地”“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习实训基地,“电子废水处理技术实验室”是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建立的实验室,特别是在学校建设的中国与荷兰政府合作项目、由荷兰政府资助的水处理技术实验室——中荷水处理示范研究培训中心已成为中外合作典范。
人才培养:建校40年来,学校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不渝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形成了鲜明的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在环保系统岗位培训、环境专业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是生态环境部确定的全国5个环保培训基地之一,有近6千多名地(市)、县级环保局长在学校接受了岗位培训,3万余名环保在职干部在学校接受了继续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万余人,全日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毕业生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业务技术、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媒体高度关注。
科学研究:学校建立起了“以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学校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环保大型工具书《环境保护通论》,出版了我国第一套环境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和第一套环保局长岗位系列教材。现有校级科研团队12个。2010年以来,教师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省(部)级130余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余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近6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200余项;完成咨询报告1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0多部,其中90?以上为环境类教材。十一五以来,有15种教材被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环境经济学》被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社会服务:学校以环保行业和地方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进行业区域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与河北、新疆、沈阳、秦皇岛等50多个生态环境厅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地方政府大量的课题研究,在秦皇岛市、盘锦市等10个城市的环境规划方面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与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共建校地合作基地4个;作为中国生态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先后与阿里巴巴菜鸟网络、北控水务集团、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先河环保有限公司等共建校企合作实验室18个,主动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与管理咨询上千次;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共建校校合作实验室3个;与北控水务集团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北控水务学院,与河北企美公司联合成立全国首家有机产业学院,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共建全国首家环境传播学院,与河北正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泷涛环境科技公司共建“环保管家产业学院”、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慧环境与建造产业学院”、与保利(重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共建“保利休闲体育学院”。作为秦皇岛市首家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学校通过开设SYB创业培训班,帮助近千名城乡居民实现就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作为河北省首个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和“人才培养与环境教育并重,科学知识与环境素质”兼修的理念,依托环境教育品牌优势,实施大学生绿色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和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五个一工程”,逐步形成了与环境教育专业相融合的绿色校园文化。学校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和生态环境教育专家,他们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曲格平、刘天齐、张坤民、解振华等老一辈领导和专家的言传身教,至今深深激励着新一代学校人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献身的信心和决心。
“自然之家”、“绿色青年同盟”等30多个绿色社团蓬勃发展,从维护校园环境、保护海滩到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生态建设,从校内外到省内外遍布学生们的绿色足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24年由省科技厅、省科协授牌首个“河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必选课程。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对外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大学或环保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大会、中欧环境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欧城市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网络项目,接待了地球理事会联合会代表团的访问。1999年开始与荷兰万豪学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有一大批学生赴万豪学院留学并取得本科或研究生学历;2009年学校与美国蒙东那大学签署了工商学士学位及本硕连读合作办学备忘录;2012年学校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签署了3+1合作办学模式友好合作备忘录。同时,学校先后与国内十几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