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共有792种专业,涉及12个学科门类、93个专业类。为帮助同学们多角度了解专业,我们推出【专业类解读】系列文章,选择一些关注度较高的专业类,从专业类介绍、就业方向、特色院校、3+1+2模式下的选科要求等方面深入解读。
电气类
01“自我”介绍
小到一个开关、一个手机,大到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都离不开电。电是怎么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如何能够顺利、安全地使用电能?如何通过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把电能送入千家万户?这都是电气类专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它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
02 包含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机电器智能化、电缆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电动载运工程
03 主要课程
电气类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微机控制技术、供电技术等。
04 就业方向
电气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方向较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各级国家电力系统,主要是指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各省电力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如华能、国电、大唐、华电、中电投);电力设计院(如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等);各省设计院、电力勘测设计院;各城市供电公司、地区县级供电公司等。这些单位也是毕业生比较好的就业选择,同时这些单位也需要大量优秀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二是可在一些电气设备相关公司,如制造公司、电气设备厂等,从事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制造类企业都需要电气类专业人才。一般来说,学科背景往往决定了就业前景,电气类专业与很多热门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因而有这些学科背景的毕业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向自动化、自动控、电子、计算机等专业领域转型深造。
05 特色院校
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电气工程入选建设学科的院校: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获评为A及以上的院校: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06 “3+1+2”模式下的选科要求
在3+1+2模式下,绝大部分院校的电气类专业要求考生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3+1+2模式下电气类专业选科案例(仅作参考,须以招生院校当年在我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院校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首选科目要求 | 再选科目要求 |
北京理工大学 | 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 | 化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 | 化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物理 | 化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 | 化学 |
河海大学 | 电气类 | 物理 | 化学 |
湖南大学 | 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 | 化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物理 | 化学 |
四川大学 | 电气类 | 物理 | 化学 |
重庆大学 | 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 | 化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物理 | 化学 |
07 学子就读感受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网和信息工程两部分,电网传输的是能量,属于强电;无线电、电子、通信、网络传输的是信号,以弱电为主,所以我们的专业课包括“强电”和“弱电”两部分。我们专业实行大类招生与学生自选专业的模式,招生大类为工科试验班(机器人、电气信息、智能制造),具有电气信息特色,突出电气信息技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设备与系统结合、设计与运行结合的复合型特点。
——电子科技大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刘浩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老牌工科专业,而且要与电打交道,对数学、物理功底要求较高。到了大二会接触到专业课,数学、物理知识用得非常多,还有复杂的运算和电路设计分析。我身边有些同学大一时物理脱轨了,结果到大二学起来很吃力,经常挂科。所以即便高数和大学物理很难,但也必须逼自己学好。此外,在本专业的学习中会涉及一些实验,大一阶段基本是物理中的电学部分,比如万用表测电阻等等,操作比较简单。但到了专业课就会有复杂的实验,难度较高。想做好实验,一方面要有强大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求数据的准确性。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王程
相关推荐:
高考选专业应注意什么?五个问题来探讨一下!
支招!想当“警察”,这些途径可以选
支招!想当“老师”,速来get这3种途径
支招!想当“律师”,有这几种特色培养模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