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本科招生网登录入口:https://zsb.hitsz.edu.cn/bzs/zswz
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本科招生网登录入口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本科招生网登录入口:https://zsb.hitsz.edu.cn/bzs/zswz
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由哈工大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以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是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首个在深圳市举办的本硕博培养体系齐全的高水平校区。校区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扎根深圳,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紧密结合广东省、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坚持“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汇聚高端人才的桥头堡、培育创新成果的策源地、国际合作办学的示范区”的办学定位,贯彻落实哈工大“一校三区”融合发展要求,开展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研究、国际合作交流等各项工作。
目前,哈工大深圳校区设有11个学院、4个研究院,共有全职教师近700人、兼职教师近90人、在站博士后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60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
由周玉、魏奉思、任南琪、欧进萍等近10位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领衔,哈工大深圳校区形成了以院士为引领、“四青”为主体的“大师+团队”的人才格局。全职教师中131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近80%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近90%为国家及深圳市政府认定的各级高层次人才。
哈工大深圳校区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参考全球著名理工院校的专业结构,有的放矢地调整和凝练学科方向,积极扶持和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现有理、工、管、经、文、艺、法、交叉8个学科门类26个一级学科,包括8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4个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8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哈工大深圳校区秉承哈工大成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凭借深圳大学城学科融合、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为国家不断输送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截至目前,哈工大深圳校区已累计培养了2.9万余名学生,毕业生主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沪等地区就业,60%以上的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毕业生中逾70%就职于华为、腾讯、迈瑞等知名企业。哈工大深圳校区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历届毕业生创办企业达百余家,89%为科技型企业,85%在深圳创办,涌现出了包括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快看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产值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与“独角兽”公司。
哈工大深圳校区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依托校本部深厚的学术积淀、深圳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产业战略布局,建立了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重点研究领域始终与科技发展、国际学术前沿保持同步。哈工大深圳校区现有各级科研平台共计76个,其中省部级平台16个、市级57个。当前,哈工大深圳校区科研创新步伐持续提速,正加速建设重点实验室集群,包括5个“一室两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院士平台;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与哈尔滨装置互为补充、形成南北呼应;子午工程二期“哈工大深圳站“建成后将成为广东省首个低纬度空天环境综合观测站。
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本科招生专业有哪些
工学类 | 力学类0801 | 工程力学 |
机械类08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材料类0804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能源动力类080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电气类080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电子信息类0807 | 通信工程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自动化类0808 | 自动化 | |
计算机类080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物联网工程 | ||
土木工程类0810 | 土木工程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航空航天类0820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0825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生物医学工程类0826 | 生物医学工程 | |
建筑类0828 | 城乡规划 | |
建筑学 | ||
理学类 | 数学类07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物理学类0702 | 应用物理学 | |
化学类0703 | 应用化学 | |
海洋科学类0707 | 海洋技术 | |
生物科学类0710 | 生物技术 | |
生物信息学 | ||
经管与社会 | 经济学类0201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020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工商管理类1202 | 工商管理 | |
国际商务 | ||
人文艺术类 | 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 | 汉语国际教育 |
设计学类1305 | 环境设计 | |
产品设计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