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拉松热潮席卷全国,马拉松赛事或相关路跑活动已被公认是打造城市名片、拉动体育消费的重要载体。不过,厦门工学院用这42.195公里的距离,跑出了体教融合的新路径。
18日,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校马拉松赛,厦门工学院马拉松2023秋季赛鸣枪开跑。来自该校及社会各界近6000名马拉松爱好者沿着公园式的赛道,尽情享受运动的激情与欢乐。
“这不是商业化的马拉松活动。”厦门工学院副董事长、执行校长李雄虎说,“我们希望将文化和体育深度融合,推动马拉松运动蕴含的精神力量在校园内凝聚、提升和扎根,以此影响学生的成长。”
亲子马拉松人气旺。 (主办方供图)
【奔 跑】
这是厦门工学院第四次举办马拉松赛。无论规格还是规模,这场马拉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本届比赛不仅成为国内唯一一项获得中国田径路跑赛事C类认证的高校马拉松赛事,还邀请了包括杭州亚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何杰、三届厦门马拉松国内女子组冠军焦安静等精英跑者参赛。
据该校体育部主任余家红介绍,除了全程马拉松,比赛还设置了半程马拉松、欢乐跑竞赛项目及接力、环校跑、亲子跑等配套活动。
大学刚毕业的焦安静是第一次参加校园马拉松赛,“上学时没机会感受校园马拉松的氛围,这次正好弥补一下”。以1小时23分37秒夺得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后,她说:“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参赛鼓励更多学生加入马拉松赛道,也希望他们强身健体,未来越来越好。”
男子组全马同样没有悬念——何杰以2小时18分59秒轻松夺冠。他说,自己既是职业马拉松运动员,也是一名大学生,“这次来厦门工学院参赛,更多是想把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带给同学们,一块去感受跑步的魅力,期望带动更多的中国青年跑起来、动起来”。
前不久创造全国马拉松纪录的名将何杰(右)也亮相比赛。(主办方供图)
【初 衷】
跑起来、动起来,正是李雄虎在校园内创办马拉松赛的初衷。
2017年至今,李雄虎已经跑过近百场马拉松。在他看来,马拉松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我深刻体会到跑步对毅力、人格、状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我希望学生也能体会到跑步带来的益处。”
2021年,首届厦门工学院马拉松只有一个拱门、几排桌椅、几十个人,如今已发展为一个拥有急救跑者、配速员、赛道补给点及医疗点、赛后康复区等完备保障的专业赛事,成为学校人人参与的跑步盛宴。“或许你不在赛道上奔跑,但可以成为志愿者、拉拉队,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感受马拉松运动的魅力。”余家红说。
奔跑,已经成为厦门工学院学生和教职工的常态。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跑步锻炼变得更方便自如,学院还搭建了校园跑步锻炼App。截至2022年,全校学生通过App记录的跑程,累计近40万公里。
当然,在厦门工学院,马拉松并不是唯一的运动选择。
据余家红介绍,学院以俱乐部模式开设体育课程,各体育班不受专业分班限制,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运动项目进行系统学习,“现阶段,学校已开设球类、健身健美、瑜伽、射艺、健身气功、舞龙舞狮、散打等18个体育项目。学生可以以学年为单位,选择一门专项,第二学年不再重复已选项目,确保大家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两门专项运动技能”。
【扎 根】
李雄虎更期待,把育人的文化理念跟体育相结合,形成体育育人、以文化人的模式,让体育精神在每名师生心中扎根。
他认为,需要不断提升办赛能力,提升赛事影响力和号召力,以此推动体教融合往纵深方向发展。这是厦门工学院马拉松摒弃商业化,坚持跑向专业化的深层次原因。
本次赛事期间,国内第一座校园马拉松博物馆也在厦门工学院内揭牌。李雄虎介绍说:“这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马拉松文化,弘扬马拉松精神,丰富教育文化内涵,突出学校的体育教育功能和校园马拉松特色。”
他认为,大学不是纯粹灌输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培育精神,“灌输知识,一般的培训学校都可以做到,而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只有培育出健全的人格,才是能够伴随终身的”。
在厦门工学院举办马拉松的前一天,马拉松高校联盟揭牌成立,成员单位包括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厦门工学院、福州理工学院等省内高校。显而易见,联盟的成立将共同推动马拉松运动在我省高校的发展。
厦门大学教授、曾参加过超百场马拉松的黄力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期待几年后,中国会有超过100所大学的校长带头,在各自校园里举办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记者 肖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