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份实施3+1+2新高考模式,其与传统高考的文理分科模式究竟有何区别?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有哪些好处与弊端?快来了解一下吧!
3+1+2模式和传统文理分科模式的区别
1、目标导向不同
“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选择科目组合不同
“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
3、考试内容不同
“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模式的利与弊
好处:
两类内部科目之间具有高相关性,并且与社会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在工业社会大背景下其知识结构能较好满足经济领域和社会发展领域的需要,因而也有较好的质量效益;
分两类安排招生计划,国家能有效引导学生选科,把学生的选择、高校的需求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因而也有较好的扩展性制度效益;
整齐划一的科目设置能充分实现评价标准的统一,完全满足公众对起点公平、标准公平、程序公平的诉求。
弊端:
一成不变的设置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多数学生形成文理截然分开老死不相往来的学习惯性,强化了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定势,文科思维模式和理科思维模式无法交融、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高中学考(会考)合格性考试由于和高校招生没有硬挂钩(仅供参考)无法保证学生全科学习的必要基础,造成严重的偏科,学生的知识和学术视野狭窄,不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知识经济、信息社会背景下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从而在溢出性制度效益上处于劣势。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