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学考等级考试有什么要求 新高考选科要注意哪些

2022-07-17 22:29:00 好学途 升学百科 来源:互联网

 

新高考学考等级考试有什么要求 新高考选科要注意哪些:一、新高考学考等级考试有什么要求新高考学考等级考试有什么要求学业水平测试,由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组成。合格性考试,又称会考,覆盖着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不同省份的科目略……好学途www.vaiok.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一、新高考学考等级考试有什么要求

新高考学考等级考试有什么要求

新高考学考等级考试有什么要求 新高考选科要注意哪些

学业水平测试,由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组成。

合格性考试,又称会考,覆盖着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不同省份的科目略有差异;考试时间主要集中在高一下学期至高三年级,不同的地区时间上也会有所不同;合格性考试成绩呈现为“合格”和“不合格”。

各科成绩都合格的考生才可以获取到高中毕业证;合格性考试合格的科目才可以参与等级考试;且合格性考试的成绩影响着综合素质评价,合格性考试全部通过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综合评价招生;少数的重点大学的特殊类型招生也会参考综合评价的成绩。

等级性考试,又称选考,基本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多数新高考省份进行“6选3”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科技术是“7选3”。考试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高考之后,只有浙江有2次考试机会,一次在1月、一次在6月。等级性考试成绩是卷面分数划分等级后进行赋分,赋分后的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

高考总分即“3+3”必考科目卷面分数加上选考科目赋分后分数(部分省份是“3+1+2”必考科目卷面分数加上首选科目卷面分数加上再选科目赋分后分数)。部分省份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且部分省份的等级性考试成绩与英语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

以往的招生院校设置院校专业组合新高考招生院校设置院校专业组大不相同,更为复杂。院校根据各专业提供的科目要求和学科特性,将招生专业归为若干个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的特点: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含有的专业数量不等,但各专业的报考科目要求一定相同。一所院校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以设置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内。

填报条件:考生3门等级考科目中只要有一门与拟报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相符,即具有填报该院校专业组志愿的资格。若都不符,则不能选填该院校专业组。

3+1+2高考选科注意事项

新高考选科只要能够正确认知自我(通过高中生专业定位测评等方式),并且综合考虑以下六大因素,便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一、学科基础

基础好,也就成绩,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选择优势学科,其意义不言而喻。

二、提升空间

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学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三、兴趣倾向

做感兴趣的事会让人心情愉悦,选择有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动力,极大程度地减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学、怠惰等负面因素,有时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

四、大学要求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这是学生和家长必须了解的。

五、专业选择

新高考改革的一大要点就是强调专业重于大学,因此,唯有正确选择专业,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的正确选科。专业选择对于选科的影响,除了考虑上一条的大学要求外,还要考虑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问题。

六、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可以算作专业选择的衍生,是在专业衔接基础上更长远的考虑因素。现阶段家长就应该开始为孩子规划职业发展,高中生重视职业规划是很有意义的。

二、新高考选科要注意哪些

2021新高考选科要注意哪些

1、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了哪3门课作为选考科目,意味着将来在学术兴趣、专业选择上就要以此为依据,作为今后将要学习的专业或者从事的职业,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如果偏离自己的兴趣爱好,仅仅从功利出发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科目,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一般来说,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表现出了不同的兴趣爱好,到了高中需要在学习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了解高校不同专业的科目要求,做好比较分析。学生选择选考科目,首先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受到高校专业要求的影响,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对报考学生的考试科目要求也不一样,有的专业至少列出一门必考项目,学生根据要报考的院系和专业要求的必考科目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

因此,学生在选择3门选考科目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要报考的院校专业对必考项目的要求,减少盲目性,做好比较分析,在保持自己兴趣的前提下,作出高校要求的选择。

3、积极接受指导和建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一定要积极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必要时请老师和专业人士帮助自己进行分析判断,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适当作出灵活的调整,最终作出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又满足高校专业需求的选考科目,在丰富的课程中体现自主性和选择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己的理想。

高考改革前后具体对比

1、考试科目变化

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科目有四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是文综);

改革后: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

影响:

文理分科,禁锢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文理分科后,对理科生而言,只顾一天到晚的理化生,题海战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然而表象之下却忽略了日常情操和对于文史知识的了解,以至于到了大学之后缺乏文化底蕴。

而对于文科生而言,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识的积累,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到考试就使劲背,完全是培养了“应试性人才”,显然,这也是有重大缺陷的。

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的文化素质,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更为以后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但同时也会造成为了高考分数,导致个别科目无人愿意选择的局面,比如综合评估较难的学科——物理!

2、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影响:

首先,高校会逐渐重视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有助于高三学生重视水平考试而不是单纯当做高中毕业考试;

其次,改革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试排在高考之后,也有助于减轻高三考生的压力,尤其偏科生。

最后,三科选三门考试,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而不是机械简单的应试。

3、外语考试

改革前:只有一次统考,成绩计入总成绩;

改革后:增加听力考试;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影响:外语考试进行两次,取成绩最高者计入总分,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大手笔,两次考试既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准备和复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但也会形成不良竞争,即无论第一次考试好坏,都会参加第二次考试,因为无论如何都会选择最好的一次作为成绩。

4、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

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影响: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好处多多,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新高考政策下应该如何选择科目

每年高考录取以后,考生和家长最后悔两件事:考出了好成绩,但没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或者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了但高分低就。这是我们最不喜欢看到的。所以,应该找到成绩和专业方向这两个因素的最佳结合点。

专业方向因素是根本性的,它又由关键科目决定。在3+1+2模式下,已经选了1这个关键科目,意味着已经能在对应文理方向的绝大多数专业上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选好的细分专业选择相应的科目。在3+3模式中,选择的灵活度更大,根据细分专业选好一门或两门关键科目就可以了。说到这必须强调一下,考生应该提前准好比较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选择好关键科目以后,其它科目的选择只有一个原则:为了争取更高的分数。高考考生众多,1分之差就可能与心仪高校失之交臂。一般来说,有兴趣的科目最容易出成绩,即使在选科之前不太突出,选科以后会越来越好。最客观的方法,把选科之前历次重要考试的成绩汇总一下,选择综合排名最靠前的科目应该没有错。

 

本文标题:新高考学考等级考试有什么要求 新高考选科要注意哪些

本文链接:http://www.vaiok.com/a/227081.html

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是朋友就给他提供帮助!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