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入学年龄最新规定 2022普通中小学入学政策
2022年小学入学年龄最新规定 2022普通中小学入学政策:在小学入学之后,孩子就开始了九年义务教育之旅,很多家长已经在为孩子入学而忙碌奔波,2022年小学入学也有了一些新规定,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2年小学入学最新规定,202……好学途(www.vaiok.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在小学入学之后,孩子就开始了九年义务教育之旅,很多家长已经在为孩子入学而忙碌奔波,2022年小学入学也有了一些新规定,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2年小学入学最新规定,2022年小学什么时候报名。
一、2022年小学入学最新规定
1、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将不再限于8月31日,而是如果该家庭在学校有学位,可以适当放宽入学年龄,但是必须截至入学当年12月31日之前年满6周岁;
2、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2022长沙幼升小网上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4月11日-25日
报名对象:
1.适龄儿童系长沙市本地户籍或其法定监护人在长沙永久居住(拥有固定房产)需入读小学一年级;
2.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需入读小学一年级。
二、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具体内容随小编一起来看——
《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通知》明确,各地要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
《通知》要求,各地要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认真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政策,对回户籍地参加中考的随迁子女,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加强对主要政策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解读工作,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渠道,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各地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为更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创造条件。
三、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招生
1.学校学区划定
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目标要求,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招生片区划定后保持相对稳定,如有调整要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提前向社会公布。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以内,其他年级全面消除大班额。
2.学生信息采集
按照“非必要不提供、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提前明确告知报名登记所需材料、报名时间和办理方式。要建立完善统一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网上报名、材料审核和录取。宜春中心城区继续使用义务教育“招生服务e网通”平台进行招生报名和录取工作。
全面取消的材料: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额外的学前教育经历证明。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严禁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
3.民办学校招生
按照“审批范围、办学规模、招生计划”要求招生。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审批机关为宜春市教育体育局的,可以在宜春市范围内适当跨县市区招生,但不得跨设区市招生。袁州区、市经开区审批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可在中心城区“四区”范围内招生。
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电脑随机录取由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具体操作规则并组织实施,须有纪检监察机关现场监督或公证部门现场公证,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通过随机派位录取的年级一律不得转入学生,其他情况需转入学生的,须报经审批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转入手续。
四、关于普通高中教育学校招生
01、招生范围
所有公民办普通高中原则上实行属地招生,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批次和方式同步招生。各县市区公办普通高中应在本县域范围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可在全市范围内招生。市直高中学校可面向全市招收不超过当年招生计划5%的初中毕业生,宜春九中宏志班面向全市招收100人。
02、招生计划
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确保分配比例不低于70%,并向薄弱初中倾斜,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班额要控制在50人以内,县域内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
03、自主招生
允许部分具备特色办学基础的学校,分配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年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国家、省、市确定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可适当放宽至8%以内),制定具体招生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按属地招生原则进行招生。体育、艺术、小语种类型以及经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在全市范围内招生,不得以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作为特色学校招生的依据。
04、学籍管理
普通高中要严格按照“江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电子化管理平台”录取名单建立学籍,确保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学籍注册、实际就读学校相一致。对没有平台录取信息的学生一律不得发起或审核通过,严禁超计划招生。未注册初中学籍的,不得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得注册高中学籍。今年已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但未注册初中学籍的,应在考试前完成学籍补建。
对在流入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但未完成学籍转接的考生,按照《江西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赣教发〔2017〕1号)中“人籍一致”的规定,须提供学籍所在地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学籍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及时办理学籍转出;审核不符合条件的,报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录取学生并告知其回学籍所在地填报志愿、参加录取,学籍所在地教育部门不得为这类学生填报志愿和录取设置障碍。坚决防止学校变相“掐尖”招生,禁止“中考移民”。
五、招生政策“十项严禁”
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
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
严禁以各种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
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民办学校招生宣传广告未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不得擅自发布;
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帮助转移户籍、安排家长在校内就业、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
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初高中学校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或公布中高考成绩排名,以及向学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绩数据;
严禁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移。
六、保障特殊群体入学
01、保障随迁子女入学
坚持“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原则,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关于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和有合法稳定就业、住所等规定要求,切实保障符合《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
02、保障残疾儿童教育
对残疾儿童开展教育评估认定,落实残疾儿童教育安置。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轻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安排至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于因残疾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地送教和远程教育相结合方式实施送教上门,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教育权益。
03、保障优待人员政策
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教育优待政策,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军人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司法行政机关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干警子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持“投资者绿卡”人员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予以优待,优化入学程序,切实将政策落到实处。按照省、市“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求,实行人才子女教育保障计划,优化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障举措,为引才留人提供服务保障。
本文标题:2022年小学入学年龄最新规定 2022普通中小学入学政策
本文链接:http://www.vaiok.com/a/226138.html
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是朋友就给他提供帮助!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