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填报平行志愿投档政策规则 如何理解

2022-07-17 22:24:00 好学途 升学百科 来源:互联网

 

​2022年高考填报平行志愿投档政策规则 如何理解:所谓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好学途www.vaiok.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所谓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2022年高考填报平行志愿投档政策规则 如何理解

一、新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有哪些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专业+院校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就是:按分排序,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即将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并逐个检索,再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A、B、C、D、E、F…等专业+院校志愿,只要被检索的96个志愿中已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果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则不能投档。

解释:1、按分排序:实际上是把考生总分结合各科分数按考生科类进行的一个排名。位次排在前面的考生优先投档。2、遵循志愿:检索同一个考生的志愿时,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检索,一旦有符合条件的专业+院校志愿,该考生档案就由省招生考试院投入该高校。3、一轮投档:每个考生最多只有一次进档的机会。当一个考生档案一旦进入一个高校,后面的志愿即使符合条件,也不再进行检索。

二、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清楚认识自己是处于那个批次的。在不同批次之间是自上往下的原则。比如二本的学生不可以报考一本院校。所以要明确清楚自己是属于那个阶段的。

对本批次及以下的院校进行筛选。首先将录取分数大于自己分数的院校去掉。因为大于自己分数的院校很少有机会是降下来的,一般都是保持不变,有可能还会升上去。

经过分数线筛选以后,接下来还要进行排名筛选。对于排名高于自己的分数排名的去掉。剩下的学校就是自己可以报考的院校了。

接下来是明确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只要感兴趣,不管是那个专业,行行出状元。所以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在找出相关专业的学校。

    三、志愿填完多久知道录取结果

    一般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后就能知道。填报志愿后可以在报考学校网站上查到自己的录取信息,确认录取后5-15天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各个省之间的录取规则有差别,公布时间也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

    查询自己是否被录取的方法有很多,第一种方法就是记住你报考的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查看最新动态,看看录取名单里有没有你的名字或者给该学校打电话咨询;第二种是看你档案是自由可投还是被退档了,亦或是被录取了,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录取是最好的状态;第三种方法是给本省招生办打电话询问。

    高考是否被录取可以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去查,如果没有被录取就要接着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或是补录了。如果被录取了,那么,7-15天内就会发放录取通知书了。

    四、2022年高考录取状态怎么查询

    考生和家长都很关注高考录取状态查询的方式,小编就在本文为大家解答,一般来说高考录取状态的查询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

    1、通过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以江苏为例,考生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点击首页“2021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图标,输入考生号和动态口令卡进行查询;

    2、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省教育考试院公众号一般都会设置快捷按钮,点击菜单栏的“录取查询”就可以查询了;

    3、通过各市、县(市、区)招办查询,考生可一到自己所属市、县(市、区)招办查询本人的录取结果;

    4、通过院校招生网站查询,考生可以访问所报考院校的招生网站查询录取结果。

    高考录取轨迹查询方法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某批次的院校录取轨迹要在本批次录取工作开始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才能开始陆续查到,直到该批次录取工作结束后的第二天。

    考生和考生家长要特别注意,为方便考生掌握自己的情况、明确是否参加征集志愿的填报,在每一次征集志愿开始前,考生可在网上查询自己当前是否处于“预录取”状态,如果处于“预录取”状态,则无须再参加征集志愿的填报。“预录取”状态会在学校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转为“录取”状态,考生可再次上网查询自己的录取轨迹。

    五、投档线没过能被录取吗

    如果你达到控制线,但又没上投档线是很危险的,不一定会被录取,但有时候也会降分录取。所以说不一定看学校怎么核定。但是低于投档线被录取的几率是很小的。要提醒大家,除了调档线外,考生和家长还应了解实录线的概念。院校对省录取场所投的考生档案进行审录、全面择优并完成录取后,所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就是该校的院校实录线。

    例如前述提前批A院校,按照《招生章程》中公布的相关规则,在投档考生中择优录取的100人中,分数最低的考生投档分数为591分,那么591分就是A院校今年在我省的院校实录线。如仅上了该校调档线590分的考生,自然未能录取。

    低于投档线会被补录吗

    分数低于提档线是可以被院校调剂录取,即降分录取。降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学校虽然定出来提档线了,但是虽然提档的学生总数够了,但是某些专业没招够,服从调剂的学生调剂过来也不够,那么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就会开始征集,在征集志愿的时候如果报的人还是少的话,才会降分,比如有的二本会降分到二本线下十多分。

    那些本身分数线就不高,往年有降分情况的降分的可能性才大。不会了,低于投档线你的档案学校更本就拿不到,也就没办法录取你了,即使是这学校没有招满也一样。

    六、2022高考怎么看自己有没有被录取

    在高考录取期间,省招生办会设置六种电子档案的运行状态,考生可以通过高考转考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进行查询。具体情况如下:

    1. 正在投档

    此状态表示考生成绩已达到了志愿学校的调档线,档案已成功投出。由于学校端口接收考生电子档案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会显示“正在投档”状态。

    2. 院校在阅

    这个状态表示考生的电子档案已经成功提交到了某所大学,学校已经下载正在查看每个考生的基本信息,这是阅档的一个过程。

    3.预录取

    如果考生档案状态显示为这三个字,那么恭喜你,有希望了。不过记住,仅仅是有希望并不意味着你被录取了。

    当学校将录取意见发送到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招生现场时,计算机界面将显示考生被预录取的学校名称和专业。经过省招生厅的招生检查,如果同意学校的意见,那么考生的状态就是“录取”状态。

    4.录取

    此状态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了。要注意的是,除了考生电子档案状态显示“录取”外,在省级招生部门也有纸质录取表。主管部门在人工审批之后,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将正式录取的考生审查名单发送到各招生院校做备份。

    5. 预退档

    如果考生档案状态显示为这三个字,就意味着将面临撤销档案处理的危险。当学校把这个预退档意见传送到考生所在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如果审核同意了学校的退档意见,那么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自由投档”状态。

    6. 自由可投

    解释如上第5条。需要注意的是,免费可投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考生档案在某一个批次的第一次投档,假如没有投(考生的分数未达到学校调档线),考生的状态将显示为“自由可投”。

    二是当考生的档案被发送到某所大学时,如果因“不符合专业调剂”或“身体受限”等原因被撤回,也会显示为“自由可投”。

    七、查询自己是否被录取成功的方法

    登陆你所在省的招生考试院官网,进去高考志愿平台,里面有录取查询。

    进入网页后,找到录取查询栏,进入即可。若没有该栏或无法进入或没有你的号,则是还未正式公布(正在审核中)。

    每个录取人员都要经过三至五级的审核(各学校、地区、专业等的不同,稍有些差异),越是热门或录取分低的地区(如新疆等)的,审核时间越是长,一般公布时间在你所在地同档次的录取工作结束后的二至三周后,终审出来,同时学校开始发书面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录取批下来的,规定三个工作日内必须发出,从发出到收到,一般城市中为三天,边远或交通不便地区为五天,最长为7天),在确定自己的地址没错的前提下,请耐心等待且务必保持自己所填的电话开机(无法送达时,会有电话与你联系的);有的所报院校的网站也会有,要看各个学校建网的程度了。

    为什么有的学校网站上有了而官网上没有呢?这是因为,有的学校在自己录取工作一结束(预录取),还未通过下一级的审核(一般情况下,都会通过的,只有及个别的因为各种原因,被删除),就挂上了(公布),而官网要终审后才公布,这中间相差约一周左右时间(各省有差异)。录取专业只能在你所录取的学校网上查到(这也要看各学校建网的程度,差一点学校,可能就查不了,只能等书面通知了或从学校网上查到其电话后,再打电话问了)。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填报平行志愿投档政策规则 如何理解

    本文链接:http://www.vaiok.com/a/225098.html

    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是朋友就给他提供帮助!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