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上的奉天变化过程

2022-07-04 02:34:00 好学途 升学百科 来源:互联网

 

奉天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上的奉天变化过程:沈阳市。1625年,后金迁都盛京(今沈阳)。清兵大举入关之后,建都北京,称为京师(今北京)。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今沈阳设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开始正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好学途www.vaiok.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沈阳市。1625年,后金迁都盛京(今沈阳)。清兵大举入关之后,建都北京,称为京师(今北京)。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今沈阳设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开始正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民国的北洋政府时期。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于南京国民政府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吉林省和吉林市是目前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地区,“吉林”的名称源自于清朝的行政区划。

不过,1907年清朝在东北置省时,除了设置了吉林省和吉林府,还在其隔壁设置了同样“省市同名”的奉天省和奉天府。

▲清末东三省

但在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奉天省和奉天市分别改为了辽宁省和沈阳市。

此前,“奉天省”曾有“辽东”和“盛京”等诸多旧称,却唯独没有叫过“辽宁”之名。

而且从1929年到1954年的15年间,辽宁省在奉天和辽宁之间反复改名,还曾被拆分为多个省。沈阳市也在奉天和沈阳两名之间来回变化,其地位也从辽宁省会和直辖市间一直变化。直到1954年才最终确定辽宁省和省会沈阳市的名称和地位。

那么,奉天省为何在诸多旧称中选中了新创的“辽宁”之名?沈阳市为何会出现名称和地位不断变化的情况呢?

一、以满代汉

辽宁和沈阳两个名字的出现,都与其境内的辽河密不可分。

辽宁一名虽然于1929年才正式出现,但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就已经开始以辽河之名设辽东和辽西两郡来命名这片地区。

▲现代辽宁省基本以辽河为中心

而沈阳一名的出现则是在13世纪末期,元朝在辽河支流沈水的北岸重修毁于战火的沈州城。因地处沈水北岸,故称沈阳。

14世纪中期,明朝建立。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率军收复了包括今辽宁大部分地区在内的辽东。

蒙古人退回蒙古高原,辽东成了明朝与蒙古人斗争的前线,因此明朝在此地广建卫所来防守。

但辽河平原气候寒冷,沼泽众多,陆上交通不便。内地的士兵和物资大量进入此地只能从海上走辽东湾登陆再沿河而上,因此辽宁地区的城市皆沿河而设,其中的辽阳背靠长白山,三面环河,易守难攻。

与辽东湾和前线的距离都不远,这使其得以成为此地的核心城市,因地处辽河以东,明朝在此设辽东都指挥使司主管战事。

而沈阳离蒙古前线较近,更适合作为前哨站,因此明朝设沈阳中卫,作为抵抗蒙古的前线。

▲明朝与蒙古在辽东对峙形势 辽河成为辽阳抵挡蒙古的天然屏障

至16世纪满清在东北崛起之前,辽宁地区作为传统汉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与内地一致的政治体制,辽阳则以其特殊地位成为辽东的核心城市。

16世纪末,建州女真崛起于东北,在首领努尔哈赤带领下,建州女真联合东蒙古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于1621年相继攻陷辽阳和沈阳,逐步取得了对辽东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

攻陷辽阳之后,努尔哈赤立刻将这个辽东核心定为自己的都城并将八旗将士全部迁于此地。但辽阳城中汉人众多,努尔哈赤为了维护女真人的利益不得不打压汉人,这引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迫于种种压力,努尔哈赤不得不另选新都。

在当时的辽东,沈阳是仅次于辽阳的第二大城市,但由于靠近蒙古与女真前线,发展规模和速度始终不及辽阳,因此城内人口不多,可开发的潜力比辽阳更大。

努尔哈赤攻占此处后,沈阳成为与东蒙古各部联络的重要地区,并且为后金提供了大量的粮食。1625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了沈阳城。

但仅一年后,努尔哈赤死于松锦前线,其子皇太极即位。皇太极即位后有鉴于之前定都辽阳失败的经历,决定在政治文化领域采取“以满代汉”的措施,通过增强满洲文化影响力的方式来稳固自身的统治。

例如,皇太极发展完善了满文体系,并下令军民强制学习满文,讲满语;将原汉文的官称和城市改为满文等。

于是,作为后金的首都,1634年,沈阳被更名为“mukden”(音 穆可丹),意为“兴盛”,汉文作“天眷盛京”、“盛京”。

此时,中原的李自成等农民军势如破竹,于1644年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清朝趁此时机挥师入关击败李自成,顺利进驻北京,这成为了清朝发展的转折点,也成为了辽东和沈阳地位的转折点。

二、由城到省

入关之后,清朝开始面临如何从一个地方政权转向一个中央帝国的重大问题。

此时地处东北的盛京明显无法再作为统御中央帝国的首都。因此,清军入关后即将首都迁往北京。

对于内地人口稠密的汉族地区,清朝继承并发展了省制,分设巡抚总督主管民政事务。

然而,清朝对于突如其来的入主中原机会明显有些准备不足,粗放且野蛮的统治使得内地反清起义起此彼伏,使得清朝对于能否长期占据中原显得有些信心不足。

因此,清朝始终将东北视为可以退守的“后路”。

虽然盛京已不再是首都,但清朝统治者依旧保有其“陪都”的地位。盛京不仅保留了中央行政系统,并且继续实行传统的八旗制度,设八旗都统来管理东北的满人,设盛京总管(后改称盛京昂邦章京,意为盛京总兵)总理旗务。

盛京总管权力极大,名义上的辖区包括整个东北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的250余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17世纪中后期,随着清朝统一战争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留守东北的八旗军队调入关内,这使得本就地广人稀的东北的人口大量减少,出现了“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局面。

与此同时,沙俄派出殖民队伍翻过外兴安岭,沿黑龙江侵占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区,严重威胁东北的安全。

面对这种情况,清朝增派八旗军队加强防守。多次招募内地的民众迁往东北垦荒,充实人口。这使得东北的汉人和耕地数量迅速增加,原本的八旗都统和盛京总管管辖范围过大且主要管理的是八旗事务,对汉人和农耕之事难以具体管理。

因此,清朝先是于1653年设宁古塔将军分管松花江流域的军政。又于1657年取“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模仿内地设置奉天府用以管理汉民与农耕事务。

1665年,盛京昂邦章京改称 “奉天将军”,名义上为东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有权管理奉天府。

由此可见,盛京与奉天这两个名称,都带有一定的满族和帝制色彩,用以彰显清朝的统治。

但大量的内地移民进入东北使当地满族比例降低。特别是被清朝当作陪都和后路打造的盛京更是开始被内地影响,这引起清朝的警惕。从1670年开始,清朝以山海关为起点,沿辽西走廊建造土墙来限制移民的进入,因土墙上皆插有柳条,因此也被称之为柳条边政策。

柳条边的设立人为将东北分成边内和边外两个地区。

边外占当时东北地区面积90%以上,其移民政策时而开放时而严禁,此地为抗击沙俄入侵的最前线地区,兵多而民少,因而清朝设置不同于内地的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进行管理。

边内地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但人口比边外地区更多,有包括盛京、辽阳和牛庄(今辽宁营口)在内的10余座城市。

但这里同时也是被满族视作根本的龙兴之地,严禁移民入内。因此清朝在此地既设有奉天将军管理满人和旗务,又设有和内地一样的奉天府管理汉人和农耕事务。

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重申满族文化的重要性,将奉天将军改回带有满文意味的盛京将军,但职责和辖区与之前基本保持一致。奉天府则被继续保留,因此边内地区依旧习称奉天。

19世纪中期,清朝逐渐走向衰落,沙俄强占了黑龙江流域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黑龙江和吉林的范围大大缩小,黑龙江将军不得不迁往更靠内地的齐齐哈尔。

此时,内地突出的人地矛盾使得农民起义接连不断。为缓和人地矛盾并加强对东北的控制,清朝于1860年废除了柳条边政策,内地百姓大量越过山海关迁往东北垦荒,掀起了“闯关东”的浪潮。

为了应对东北迅速增加的人口,清朝不断地在移民垦殖集中的区域添设与内地一样的州县,至1911年清朝灭亡前,东北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有50余座,比1860年开放柳条边前几乎翻了一番。

19世纪末期,沙俄制订了旨在将长城以北全部吞并的黄俄罗斯计划。日本则通过甲午战争击败了清朝,成功将势力通过朝鲜半岛延伸至中国东北。日俄两国因争夺中国东北矛盾逐渐加深,最终于1904年爆发了以奉天为陆上主战场的战争。

日俄战争过程中,孱弱的清朝根本无力阻止双方,只得被迫选择“中立”。这导致了日俄双方轮流蹂躏这片土地,上百万中国人流离失所。

人口增加、城市增多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充分暴露了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将军制度明显已经不能再维持东北的稳定,改革势在必行。

1907年,病入膏肓的清朝做出了拯救东北的最后努力:废除盛京将军,在原奉天府的基础上设立奉天省,以奉天巡抚管理。而在东三省之上设东三省总督,驻扎奉天府。

至此,奉天省一词正式出现,和隔壁的吉林省成为了全国唯二的省与市(府)同名的地区。

而出任第一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对后来奉天省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终为共和

徐世昌出身北洋系,东北置省一事更是其全力推动。因此北洋系的官员大量进入东三省任职。绿林马匪出身的张作霖也因与北洋系关系颇深,成为奉天军队中的要员。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承德成立热河特别区,并入东北,东北进入东四省时代。

1916年,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张作霖趁袁世凯去世之际攫取了奉天的军政大权,统一东北。奉天省与省会奉天府始终是这位东北王的核心根据地,甚至整个东北的军阀也被统一称之为“奉系”。

与此同时,各帝国主义势力纷纷支持其在华势力范围的各派军阀相互争斗以扩大权益。日本则以支持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为契机,逐渐扩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1924年,张作霖在日本的支持下挥师入关,占据北京,成为了北洋政府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同年,国民党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高举打倒军阀,再造共和的旗帜,矛头直指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1928年9月,自知不敌北伐军的张作霖逃回奉天,由于日本发觉张作霖越发难以控制,于是在皇姑屯制造爆炸,炸死了张作霖。

同年12月,张作霖的继任者,其子张学良出于对日本的愤恨,毅然投向南京国民政府,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对中国的统一。

由于国民政府历来标榜反对帝制,提倡共和与平等。此前曾将甘肃的镇戎和镇番等明显有歧视色彩的县名改名为民勤和同心等带有平等色彩的新名。

那么具有明显帝制色彩的奉天之名显然不适合作为地区的名称。同理,旧称盛京同样也不适合。

而且奉天省的范围已经远超辽河以东这个范围,因此旧称辽东也不合。

于是,192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取“辽河两岸永远安宁”之意,改奉天省为辽宁省。4月,改奉天市为明朝旧称沈阳。“辽宁”之名至此方才实至名归。

但就在仅仅改名的两年以后,1931年,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彻底侵占了东北。1932年,日本又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由于“伪满洲国”名义上由清废帝溥仪建立,在仅仅改名三年后,辽宁就又被改回了清朝时期的奉天省之名,沈阳市也被改回了奉天市之名。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东北光复。光复后的东北在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才最终形成了今日东三省的格局。

第一次是国民政府对旧有“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进行的调整。

由于此时东北的工业实力远超内地,且近代长期半独立。国民政府出于加强统治的需要拆分东北为十个省。带有满清帝制色彩的奉天省和奉天市又被改回了之前的辽宁省和沈阳市。

第二次则在解放战争时期。

1949年初,辽沈战役结束。国民党政府垮台瓦解。中共在东北成立新的人民政府,但由于此时解放战争尚未胜利,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仍需为前线大量供应战略物资。

因此东北区划特别注重对重工业城市的管理,沈阳、抚顺、本溪、鞍山四地被划为直辖市,东北被重新划分为六个省,辽宁省被撤掉,以辽河为界重新划分为辽西省和辽东省。

第三次则是在1953年到1955年。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东北作为少数拥有重工业基础的地区被重点发展。

因此,中央将旅大(今大连)、长春和哈尔滨三市划为直辖进行直接管理。但这就是使得东北变成了六个省和七个直辖市。六个省失去了各自的核心城市,七个直辖市虽然实力强大,但却对周边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

为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均衡发展,1954年,沈阳等七个直辖市全部降为省辖市。辽河两岸的辽西和辽东重新合并为辽宁省,沈阳成为省会。

1955年,热河省撤销,并入河北、内蒙和辽宁。东北最终形成了东北三省的格局。

辽宁省和沈阳市名称的反复变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自16世纪后期以来的历史发展。满清帝制、民国军阀和日本殖民等因素使得该地区在辽东、奉天和辽宁以及盛京、奉天和沈阳几个名字中不断变更。

辽河两岸始终烽烟滚滚,未能实现真正的辽宁。沈阳也始终挥之不去盛京与奉天的封建意味。

最终,在新中国的治理下,辽河两岸才实现了安宁,辽宁一名终于实至名归。沈阳这座千年古城也摆脱了盛京和奉天的帝王气息,重生为一座民主与共和之城。

 

本文标题:奉天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上的奉天变化过程

本文链接:http://www.vaiok.com/a/163874.html

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是朋友就给他提供帮助!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