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分别有几分熟 国内国外牛排几分熟说法

2022-07-04 02:32:00 好学途 升学百科 来源:互联网

 

牛排分别有几分熟 国内国外牛排几分熟说法:在中国牛排一般只有奇数熟度,一分、三分、五分、七分和全熟。国外使用bluerare(近生)、rare(一分熟)、mediumrare(三分熟)、medium(五分熟)、medium……好学途www.vaiok.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在中国牛排一般只有奇数熟度,一分、三分、五分、七分和全熟。国外使用bluerare(近生)、rare(一分熟)、mediumrare(三分熟)、medium(五分熟)、mediumwell(七分熟)、welldone(全熟)。 今天吃点啥呢?今天我们吃牛排。

当我们去餐厅点牛排的时候,礼貌的服务员总是会问我们是需要几分熟的。可能对于经常吃牛排的小伙伴可以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第一次去,平时在网上也没怎么了解,可能就会出现稍显尴尬的局面。本文旨在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为大家稍微普及一下牛排几分熟的一个定义,为大家在选择牛排的时候提供一个参考。

01 通常牛排熟度只有奇数

只要记住一点,在中国牛排一般只有奇数熟度,一分、三分、五分、七分和全熟。

而国外使用blue rare(全生)、rare、medium rare、medium、medium well、well done(全熟)去定义牛排的熟度的。

不同熟度的牛排

02 不同熟度的牛排大概是这样的

牛排的熟度其实是由牛排的中心温度决定的,中心温度越低,牛排红色部分(不熟)的比例就越高。

1.Blue Rare(近生):只是稍微加热一下外部,内层还是生肉,保留着原肉的血红色和味道,内外口感层次分明,口感柔嫩、湿软新鲜,保留着原生肉感。

2.Rare(一分熟):仅表面煎熟,呈灰褐色,肉的中心是宝石般的血红色,由内向外呈放射状至烤熟层。这个熟度的牛排口感柔嫩,有肉汁鲜味,生熟层次感交汇。核心温度比体温稍高些,约48.9 °C(120 °F)。

3.Medium Rare(三分熟):是大部分外国人喜欢的熟度,肉的中心是血红色,逐渐过渡成砖红色和粉红色,再到外围的灰褐色。有着“润滑柔泽丝绸般的口感”(世界厨神Gordon Ramsay语),核心温度约52.2°C(126 °F)。

4.Medium(五分熟):肉的中心为粉红色,大概占25%的区域,逐渐过渡到外围的灰褐色,口感不会太嫩,有层次,质感偏厚重。核心温度约63 °C (145 °F)。

5.Medium Well(七分熟):内部主要为灰褐色,夹杂着少量粉红色,质感厚重,有咀嚼感。核心温度约68 °C (154 °F)。

6.Well Done(全熟):通体全熟,内部为灰褐色,外表层烤焦的焦糖色。全熟牛排要求肉质还要润滑多汁,用力挤压还能看到牛排的纹理,这被称为最难煎制的牛排。核心温度高于73 °C (163 °F),但超过90°C(194 °F)就算过度煎制(Overcooked)。

总的来说,随着牛排越来越熟,牛排的口感会越来越硬,汁水也变得更少。三分、五分和七分是相对来说口感比较好的熟度。

03 常见牛排种类

牛排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但我们在餐厅常见的可能属菲力和西冷最多,对于不经常吃牛排的人们可能一时分不清它们的区别,下面我主要从口感上、吃法上、部位上三个方面说一下他们的区别:

  • 口感上的区别

西冷最韧,吃的时候明显能嚼到筋。菲力最嫩,吃一分和三分熟的时候感觉简直入口即化。西冷是牛外脊,从口感上来将偏硬、有嚼头,而且因为脂肪含量比较高,所以凉了以后咀嚼时能明显感觉到肉里有油。而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几乎不含肥膘,口感也是一级棒。因为肉质最嫩,不常吃牛排的话可以从吃七分熟的菲力开始。

  • 吃法上的区别

西冷牛排四到六分熟。西冷牛排也叫做沙朗牛排,这个部位的牛排肉肉质鲜嫩,而且汁多,不要煎太久否则水分会逼走,吃起来就干干的。菲力牛排三到七分熟。菲力牛排也就是牛里脊、嫩牛柳,肉质很嫩,而且油脂少。不足的是如果追求有嚼劲的牛排,那就不要选择这种了。

  • 部位上的区别

菲力牛排选用的是位于牛腰背的内侧后段肌肉,也是是牛脊上最嫩的肉,这个部位运动量极少,肉质如奶油般的细嫩(最软嫩),油脂含量极低,没有筋、瘦肉多。 西冷牛排选用的是牛只后腰脊部两侧的后腰脊肉,此部位靠近腿部之运动肌肉,所以略有嚼劲,油花较少但分布均匀。

 

本文标题:牛排分别有几分熟 国内国外牛排几分熟说法

本文链接:http://www.vaiok.com/a/163757.html

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是朋友就给他提供帮助!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