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听话的十个方法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

2022-07-04 01:20:00 好学途 升学百科 来源:互联网

 

让孩子听话的十个方法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让孩子听话的十个方法:1、进行鼓励2、尊重孩子3、学会自律4、要讲道理5、放下身段6、放手体验7、做好协商8、多多赞扬9、分散注意力10、保持一致。 说起撒娇,本来是情侣夫妻之……好学途www.vaiok.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让孩子听话的十个方法:1、进行鼓励2、尊重孩子3、学会自律4、要讲道理5、放下身段6、放手体验7、做好协商8、多多赞扬9、分散注意力10、保持一致。

说起撒娇,本来是情侣夫妻之间调剂感情的小技巧,其实我们可以用在育儿上。

《奇葩说》傅首尔在一档育儿节目中也是这样用的。

主角小男孩爬山过程中频繁表达累,不想坚持,不想爬山。但其实他的胜负欲是很强的。在落后的情况下,他陷入情绪奔溃的漩涡之中。既想攀上山顶看看风景,同时又恨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傅首尔心生一计,直接坐在地上,反过来也向他撒娇,反客为主,以示弱的方式让孩子变成这场行动的主导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行动力。

并且让他发现自己其实是想爬上去的,只是害怕各种困难,两种冲突,小小年纪的他并不能很好处理,于是气急败坏。

如果当时的监护人也被孩子的急躁情绪带跑,对着孩子就是一顿道理式教训,孩子只会越恨自己的无能。

傅首尔说,“强势的父母会让孩子性格懦弱,吼叫解决不了问题,做会想办法的父母,试试对孩子撒娇示弱吧,走进孩子内心,让他自己做选择,你将收获惊喜。”

撒娇式育儿可以让孩子更加有勇气面对困难,我们要尝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去感受他们的情绪,他们在焦虑什么?在害怕什么?为什么?这样才能知己知彼,育儿路上百战百胜。

妈妈爱示弱撒娇,会让男孩更有责任感

我还在其他地方见识过撒娇式育儿的实用之处。

我朋友分享的,她带4岁的侄女去公园玩,她答应让她多玩2次小攀岩的话,她就自己走不用抱,从游乐场走回停车场大概有2公里,小侄女果然半路走不动了,撒娇不行就开始哭闹,

我的朋友在她哭闹的那一秒,哭得比她还大声。她都惊住了。最后自己走出去的。

还有一个例子——过马路,家长觉得和孩子过马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在我小时候,每次过马路我的手每次都会被我妈妈掐出很深的印,是她害怕我横冲直撞,怕揪不住我被车撞了。

但事实上我会自己过马路,也不会乱跑,也知道红绿灯规则。但为什么父母就是不会放心?

除了抓得手疼,还会不耐其烦地一遍遍述说马路司机车流的恐怖,仿佛走慢一步就会被吞噬。不是被横冲直撞的汽车,而是被妈妈的唠叨淹没。

后来我每次过马路都被揪痛,渐渐对过马路产生恐惧。

一次偶然在看见个宝妈记录自己和宝宝过马路的有趣视频,她夹着声音对孩子说:

“妈妈好怕车流,不敢过马路了,你敢过马路吗?你可以牵着我带我过马路吗?牵得牢一点,妈妈才不会怕。”

小男孩拍拍胸脯,说遵守红绿灯规则就可以了,很简单的,他并不害怕过马路。信誓旦旦牵着妈妈走过绿灯的斑马线。过后妈妈鼓励。

神奇吗?

明明是家长说教孩子过马路,结果反将一军,以退为进,让孩子带领自己过马路。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的示弱然而能激发孩子的保护欲和责任意识,让孩子独立成长起来,“撒娇式育儿”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妈妈爱撒娇,孩子暖心,亲子关系更亲密

说起爱撒娇的妈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妈妈是超人》霍思燕了,儿子“嗯哼”小小年纪就成为了一名小暖男,这不得不提到霍思燕的“战略性撒娇”了。

在这个节目中,霍思燕和嗯哼的相处日常就是,霍思燕常常带着一副很娇弱的表情:

“嗯哼,你可以帮帮妈妈吗?”

“嗯哼,这个我拿不动”

“嗯哼,你爱我吗?”

妈妈的不断撒娇和示弱,激发起儿子嗯哼的保护欲,让他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小小男子汉:

·外出逛街,嗯哼主动帮妈妈提袋子;

·去帮妈妈买美式咖啡,担心妈妈感冒,把冰的换成热的;

·回到家,嗯哼帮妈妈端洗脚水,还给妈妈洗脚。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小规律:勤奋的妈妈,一般养成懒惰的孩子。强势的超人妈妈,我们见识多了,但是面对弱小的、需要保护的妈妈,孩子自然就会变得强大、有主见、责任感满满。

有时候在教育孩子束手无策时,或许可是尝试一下适当示弱,记得要锻炼一下演技哦。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妈妈们请充分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

育儿没有一个模式化的标准,因为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材施教,才是家长需要修为的本领。

 

本文标题:让孩子听话的十个方法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

本文链接:http://www.vaiok.com/a/160035.html

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是朋友就给他提供帮助!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